“张总在东南亚投资的工厂被当地政府征收了,说补偿按‘当地成本价’算,可这连设备钱都不够!”“李阿姨移民后在欧洲买的学区房,因市政建设被征收,补偿款拖了两年还没到位……”最近,信凯律所接到不少类似的咨询。很多人觉得“国际法”离自己很远,但随着咱们出国投资、移民、跨境置业的增多,国际法征收补偿问题其实已经悄悄走进普通人的生活。
今天,信凯律师就用大白话给您讲清楚:国际法征收补偿原则到底是什么?遇到征收时,您能争取哪些权益?为啥专业律师的帮助至关重要? 看完这篇文章,让您从“法律小白”变成“维权明白人”!
一、国际法征收补偿,先搞懂这3个“前提条件”
国际法上的“征收”,简单说就是国家或政府拿走私人财产的行为(比如土地、厂房、房产等)。但不是随便“拿走”就合法,必须同时满足3个核心前提,缺一不可——
1. 合法性:有“法律依据”+“程序正当”,不能瞎来
国际法要求:征收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(比如该国颁布的《土地征收法》《外国投资法》等),并且要遵守法定程序。
举个例子:某国政府要征收您的厂房,得先公示征收理由、补偿方案,给您听证和申诉的机会,不能半夜突然贴张通知就把地占了。如果程序不合法(比如没通知您、没给听证机会),即便有“公共利益”理由,征收也可能被认定为“违法征收”,您有权拒绝或要求更高赔偿。
2. 公共利益:为了“大家”,不是给“某个人”谋利
征收目的必须是“公共利益”,比如修地铁、建医院、国防建设等。如果是给某个商业公司盖写字楼、建别墅区,那就不算“公共利益”。
这里有个坑要注意:有些国家会打着“公共利益”的幌子搞商业开发。比如之前有客户遇到,当地政府说“征收土地是为了建科技园区”,结果后来盖的是购物中心。这种情况下,信凯律师可以通过调查政府文件、规划图纸等,证明征收目的违法,帮客户维权。
3. 非歧视:不能因为您是“外国人”就区别对待
国际法禁止歧视性征收——不能因为您是外国投资者、外籍华人,就给比本国公民更低的补偿、更差的程序。比如,当地征收本国公民的房产按市场价补偿,却只给您“成本价”,这就违反了非歧视原则,您有权主张“同等对待”。
二、补偿标准是核心:“充分、及时、有效”到底啥意思?
满足上述3个前提后,征收就合法了吗?还不够!国际法最核心的要求是“必须给予补偿”,而且补偿标准有明确原则——“充分、及时、有效”(也叫“赫尔准则”,是目前国际主流标准)。
1. “充分补偿”:不是“给点钱就行”,要“让您不亏本”
“充分”是补偿的灵魂,意思是补偿金额要等于被征收财产的“真实市场价值”,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。
– 直接损失:财产本身的价值(比如房产的市场价、厂房的重置成本、设备的折旧价等);
– 间接损失:因征收导致的预期利润损失、搬迁费用、停产停业损失等。
举个例子:您投资的工厂被征收,除了补偿厂房土地的市场价,还应包括:机器设备的运输费、重新建厂的期间利润损失、员工遣散费等。如果政府只给“厂房成本价”,不算设备损失和利润损失,那就不是“充分补偿”。
2. “及时补偿”:不能“一拖再拖”,要“马上给钱”
“及时”意思是补偿款要在征收前或征收时支付,不能找借口“先征收后补偿”。
现实中常有这种情况:政府说“现在财政紧张,先征收,补偿款3年后给”。这其实违反了“及时补偿”原则!因为延迟支付会导致您的资金贬值(比如通货膨胀),甚至影响您重新投资。信凯律师曾帮客户维权,通过国际仲裁要求政府支付“延迟利息”,最终帮客户多拿回20%的补偿。
3. “有效补偿”:不能给“废纸”,要“能花的钱”
“有效”指补偿款要能“实际使用”:货币要可自由兑换(比如给美元、欧元,不能给不能兑换的当地货币),支付方式要安全(比如通过国际银行转账,不能给现金“打白条”)。
比如某国政府用“本国货币”补偿,但该国货币严重贬值,且限制外汇兑换,导致您的补偿款“变废纸”。这就违反“有效补偿”原则,您可以要求用硬通货(如美元)支付,或要求政府保证兑换渠道。
三、这些原则和咱们普通人有啥关系?2类人群要特别注意!
看到这里,您可能想:“我不在国外投资,也没移民,这些原则和我有啥关系?”其实,以下2类人群最容易遇到国际征收问题,提前了解能少吃亏——
1. “出海”投资者:企业/个人在国外的资产被征收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进,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在东南亚、非洲、南美等地投资建厂。但部分国家法律不完善,政府可能随意征收外国资产。比如:
– 某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橡胶园,被当地政府以“环保”为由征收,补偿仅按“种植成本”算,远低于市场价;
– 个人在海外购买的商铺,因城市改造被征收,政府以“外国人无土地所有权”为由拒绝补偿。
这些情况,都可以依据国际法征收补偿原则,通过谈判、国际仲裁(如ICSID仲裁)维权。信凯律所曾处理过类似案件:国内企业在非洲的矿山被征收,当地政府补偿仅估值的30%,我们通过收集市场数据、利润报表,证明“充分补偿”应为估值的120%,最终通过国际仲裁帮企业追回9000万美元补偿。
2. 跨境资产持有者:移民/留学家庭的海外房产、存款
很多家庭为了子女留学、移民,在国外购买了房产或持有金融资产。如果当地政府征收(比如房产税改革、金融管制等),也可能涉及补偿问题。比如:
– 某国突然提高“外国人房产税”,变相迫使低价出售;
– 银行危机时,政府冻结外国人的存款并“征收”部分资金。
这些行为如果违反“合法性、公共利益、非歧视”原则,或补偿不“充分、及时、有效”,您都可以主张国际法下的权益。信凯律师曾帮一位移民客户维权:其在欧洲的房产因“古城保护”被征收,政府补偿仅周边房价的60%,我们通过调查当地房产交易数据,证明市场价应为补偿价的1.8倍,最终帮客户多拿回80万欧元。
四、遇到国际征收问题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