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律师,我们村的征收补偿款说好上个月发,到现在还没到账,找镇政府他们总说‘再等等’,这算不算他们不作为啊?”
“征收办让我签个‘确认书’才给补偿款,可我觉得金额不对,这钱到底是政府‘发’的,还是跟我们‘签合同’给的?”
最近,信凯律所接到很多朋友的咨询,核心问题都绕不开一个:发放征收补偿款,到底是不是行政行为? 这个问题看似“专业”,其实和您的补偿款能不能拿到、拿多少、怎么维权息息相关。今天,咱们就用大白话掰扯清楚,帮您理清维权思路。
一、先搞懂:什么是“行政行为”?用大白话给您说明白
要判断“发放征收补偿款”是不是行政行为,得先知道“行政行为”到底是个啥。别被法律术语吓到,其实很简单:
行政行为,就是政府或者相关部门(比如征收办、自然资源局等),为了管理公共事务,行使法律赋予的“权力”时,做出的能直接影响到您权利义务的“动作”。
举个栗子🌰:
– 交警给您开罚单(这是行政行为,因为交警是行政机关,行使交通管理权,直接让您交钱);
– 市场监管局查封无证经营的店铺(这也是行政行为,行使市场监管权,直接影响店铺经营);
– 政府给您发营业执照(同样是行政行为,让您获得合法经营资格)。
反过来,如果政府做的事不是“行使权力”,而是像普通人一样“签合同”“买东西”,那就不是行政行为。比如政府采购办公用品,这是民事行为,和您去超市买东西没本质区别。
二、发放征收补偿款,到底是不是行政行为?从3个核心特征分析
现在回到核心问题:发放征收补偿款,是不是政府“行使权力”的行政行为? 咱们用行政行为的3个核心特征来对照看看:
1. 主体是不是“行政机关”或“授权组织”?
发放补偿款的,一般是征收部门(比如区/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、自然资源局、乡镇政府等)。这些单位要么是行政机关,要么是法律、法规授权行使征收管理权的组织——符合行政行为的“主体要件”。
注意:如果是村委会、开发商直接给您钱,那可能不是行政行为(但实践中,补偿款通常先拨到政府账户,再由政府发放,村委会/开发商往往是“代发”,真正的责任主体还是政府)。
2. 是不是在行使“行政职权”?
征收补偿款为啥要发?因为政府要征收您的土地或房屋,这是基于《土地管理法》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等法律赋予的征收权——这是典型的行政职权(不是政府想征就能征,必须依法行使权力)。
而发放补偿款,是征收的“必经环节”:政府先依法征收,再依法给予补偿。整个过程都是政府在行使“征收—补偿”这一连串行政职权,不是和您“平等协商”的民事行为(您不能拒绝征收,但可以质疑补偿是否合法合理)。
3. 是不是直接“影响您的权利义务”?
补偿款发不发、发多少、什么时候发,直接关系到您的财产权:
– 发少了:您的财产受损;
– 不发:您的财产权无法实现;
– 迟发:您的资金占用损失(比如利息、错过投资机会)。
这种“直接影响”,正是行政行为的典型特征——不像政府开会研究政策(内部行为,不直接影响您),而是实实在在让您“拿到钱”或“拿不到钱”。
结论:发放征收补偿款,属于行政行为!
综合这3点,发放征收补偿款完全符合行政行为的特征:行政机关(征收部门)行使行政职权(征收补偿权),直接对您的财产权产生法律效果(发钱、少发或不发)。
这意味着:如果政府在发放补偿款时违法(比如拖延发放、擅自扣减、程序违规),您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维权——这是行政行为带来的“维权钥匙”!
三、这对您有啥影响?搞懂这一点,维权才能“找对门”
很多朋友可能会问:“是不是行政行为,对我有啥区别?反正钱没拿到,找谁要不行?” 区别可大了!直接决定您“维权找谁、怎么维、能不能赢”。
1. 维权途径不同:行政行为可“民告官”,民事行为只能“打官司”
– 如果是行政行为:您可以申请行政复议(找上级政府或该部门的同级复议机关,比如对乡镇政府不满,可找县政府复议),或提起行政诉讼(直接去法院告征收部门,俗称“民告官”)。这两种途径都是“政府内部监督”或“司法监督”,力度更大,效率更高。
– 如果是民事行为(比如村委会欠您钱):您只能去法院打民事官司,按《民法典》处理,举证责任全在您自己(比如证明村委会“欠钱”),难度更大。
2. 举证责任不同:行政诉讼“被告举证”,对您更有利
行政诉讼中,被告(征收部门)要证明自己“发钱的行为合法”——比如按时发、金额对、程序合规。如果他们拿不出证据(比如没有公示补偿方案、没有评估报告),就要承担败诉后果。
而民事官司是“谁主张,谁举证”:您得自己证明“对方违约”(比如村委会承诺5月发钱却没发),如果证据不足(比如只有口头承诺,没书面协议),很可能败诉。
3. 救济效果不同:行政诉讼可“责令发放”,民事只能“赔偿损失”
– 行政诉讼胜诉后,法院可以判决征收部门限期发放补偿款(比如“15日内支付张先生补偿款80万元”),直接让您拿到钱;如果违法发放(比如少发),还可以判决补足差额。
– 民事官司胜诉后,对方通常是“赔偿损失”(比如支付逾期利息),如果对方没钱,您可能还是拿不到补偿款本身。
举个真实案例:
河北的王先生家被征收,补偿款约定2022年12月发放,但征收办一直以“资金紧张”拖延。王先生先找征收办协商,对方推诿;后来听信“民事纠纷”说法,去法院起诉征收办“违约”,结果因“主体不适格”(征收办是行政机关,不是民事主体)被驳回。
2023年,王先生找到信凯律所,我们确认“发放补偿款是行政行为”,指导他提起行政诉讼,要求征收办限期支付。庭审中,征收办无法证明“拖延合法”,最终法院判决:30日内支付王先生全部补偿款+逾期利息。王先生拿到钱后说:“早知道是行政行为,不用浪费半年时间!”
四、遇到补偿款纠纷?别慌,信凯律师帮您“对症下药”
如果您正遇到补偿款问题:迟迟不发、发少了、发错了、被要求签“不平等协议”才给钱……别自己琢磨,更别被政府“这不是行政行为”的说法忽悠。信凯律所拆迁律师团队帮您总结“三步维权法”: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