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辛苦种了10年的苹果树,明年就到盛果期了,现在说要征收,一棵只给补300块,这合理吗?”
“我家果园有桃树、梨树,还有几棵刚挂果的樱桃树,征收方说‘统一按幼苗算’,这损失找谁赔?”
最近,咱们后台收到很多果农朋友的留言,核心问题都离不开“果树征收补偿”。说实话,这个问题真没法用“一个数”回答——您家果树是刚栽的小苗还是盛果期的大树?是普通苹果树还是昂贵的车厘子?在一线城市郊区还是偏远乡村?这些都会让补偿款差出几倍甚至几十倍。
今天,信凯律师就结合2024年最新政策,帮您拆解“果树征收补偿到底怎么算”,哪些因素会影响补偿款,以及遇到“低价补偿”时,咱们果农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。读完这篇文章,您就能搞清楚:您的果树,到底值多少钱!
一、先破除3个误区:果树补偿没有“统一价”!
很多果农朋友一上来就问“果树征收补偿多少钱一棵”,其实这是个“误区”。和房屋拆迁有“基准价”不同,果树补偿从来不是“一口价”,而是“一树一评估”“一园一方案”。为什么?因为果树是“活资产”,它的价值不仅在于“树本身”,更在于未来的“产出能力”。
误区1:“所有果树一个价”
错!您想,一棵刚栽的桃树苗(高1米,没结果)和一棵10年的盛果期桃树(年产桃200斤,市场价5元/斤),能一样吗?前者补50元都算合理,后者至少要补上千元——树龄、产量、品种,直接决定补偿基数。
误区2:“补偿只算树钱,不算地钱”
错!果树征收补偿通常包含两部分:土地补偿费+地上附着物(果树)补偿费。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(再分配给农户),果树补偿费直接归您。如果征收方只说“补树钱,不补地钱”,您得多个心眼——这可能是在“漏算您的合法权益”。
误区3:“政府说多少就是多少”
错!补偿标准不是“拍脑袋”定的,必须依据《土地管理法》《民法典》以及地方政府的“区片综合地价”和“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”。如果征收方拿不出文件依据,或者标准明显低于周边类似案例,您完全有权要求重新评估。
二、果树征收补偿“怎么算”?4大核心因素决定您的钱袋子!
既然果树补偿没有“统一价”,那具体看哪些因素?信凯律师结合全国20多个省份的补偿政策,总结出4大核心评估维度,您可以对标自家的果园,估算大概的补偿范围:
因素1:树龄——“小苗”和“大树”,补偿差10倍!
树龄是果树补偿的“第一道门槛”。一般分为4个阶段,每个阶段补偿标准差异极大:
| 树龄阶段 | 常见树种举例 | 补偿范围(元/棵) | 说明 |
|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幼苗期 | 苹果、桃、梨等(1-3年) | 50-200元 | 未结果或初结果,补偿主要覆盖“苗木成本+栽种人工费”。 |
| 初果期 | 桃、葡萄(3-5年) | 200-500元 | 开始少量结果,但产量不稳定,补偿需考虑“前期培育成本+初期收益”。 |
| 盛果期 | 苹果、梨、樱桃(5-15年) | 500-2000元(甚至更高) | 产量稳定、收益高峰期!这是补偿的“重点”,必须按“未来3-5年预期收益”评估。 |
| 衰老期 | 15年以上的果树 | 100-300元 | 产量下降、病虫害增多,补偿仅算“木材价值”或“残值”。 |
举个例子:您家有10棵8年的苹果树,盛果期,单棵年产200斤,市场价3元/斤,年收益600元。按“3年预期收益”算,单棵补偿至少1800元;如果征收方只按“初果期”给500元,那就少补了1300元/棵!
因素2:品种——“普通果”和“高端果”,价值差几倍!
同样是盛果期果树,品种不同,补偿天差地别。比如:
– 普通品种:国光苹果、鸭梨、毛桃等市场常见果,补偿参考“当地大宗农产品批发价”;
– 高端品种:红富士苹果、阳光玫瑰葡萄、美早樱桃等,补偿需按“高端市场零售价”计算(比如阳光玫瑰地头价10元/斤,普通葡萄3元/斤,补偿可能差3倍);
– 特色/稀有品种:如热带地区的榴莲、芒果,或北方温室种植的蓝莓、草莓,补偿需“单独评估”,甚至可能请专业农业机构出具“品种价值鉴定报告”。
信凯提醒:如果您家种的是高端或稀有品种,一定要提前收集“品种证明”(如购苗发票、品种鉴定证书)、“近3年销售记录”(如收购合同、银行流水),这些是争取高补偿的关键证据!
因素3:地区——“城市郊”和“偏远村”,补偿标准不同!
果树补偿和“土地所在位置”强相关——同样是10年的桃树,在北京郊区征收,可能补1500元/棵;在河南农村征收,可能补800元/棵。为什么?因为:
– 经济发达地区(如长三角、珠三角、北京上海周边),土地价值高,果树补偿标准会相应上浮(通常包含“区位溢价”);
– 农业主产区(如山东苹果、陕西猕猴桃、江西柑橘产地),地方政府会出台“专项补偿标准”,明确不同树龄、品种的“指导价”,反而更透明;
– 偏远地区,如果当地没有专项标准,可能参考“邻近县市标准”或“全省平均标准”,这时您要警惕“被按最低标准算”。
怎么查当地标准? 信凯律师教您一招:登录“XX省/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厅”官网,搜索“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”“青苗补偿标准”,一般能找到最新文件(比如2024年山东、江苏、广东都已更新标准)。
因素4:果园管理——“粗放种”和“精细管”,补偿有加分!
您家果园是“随便种、靠天收”,还是“搭架子、铺滴灌、定期修剪施肥”?管理精细度,也会影响补偿!
比如:
– 有标准化大棚的果树(如温室草莓、樱桃),补偿需包含“大棚建设成本”(按平方米补,通常100-300元/㎡);
– 采用滴灌、喷灌等节水设施的,可额外申请“设施补偿”(每亩500-2000元);
– 拿有“绿色食品”“有机食品”认证的果园,补偿可上浮10%-30%(因认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)。
信凯案例:去年我们代理的河北廊坊一位果农,他的葡萄园有钢架大棚、滴灌系统,还拿了“绿色食品认证”。征收方最初按“露天普通葡萄”补800元/棵,我们提供大棚建设发票、认证证书后,重新评估为“大棚葡萄+认证溢价”,最终补到2200元/棵,20亩果园多补了68万元!
三、警惕!征收方常用的3个“压价套路”,别被忽悠了!
知道了“怎么算”,还得防着“怎么被少算”。信凯律师总结征收方最常用的3个“压价套路”,您遇到一定要警惕:
套路1:“按‘苗木价’补,不算‘收益’”
这是最常见的坑!征收方指着您家盛果期的树说:“这树就值100块,苗圃买也就这价。”但实际上,《土地管理法》明确规定:地上附着物补偿要“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”,果树的原用途就是“结果收益”,必须算“预期收益损失”。
应对方法:要求征收方出示“补偿标准依据”,如果标准里没提“盛果期收益评估”,您可以直接说:“按《民法典》第1178条,征收财产要‘足额补偿’,我的树每年能赚XX元,您只补苗钱,我的损失谁来赔?”
套路2:“‘一刀切’按棵数补,忽略密度”
比如您家果园合理种植密度是每亩40棵桃树,征收方却说:“不管多少棵,每亩最多补8000元。”这其实就是“变相压价”——如果您家种了50棵(合理密植),相当于每棵少补了200元。
应对方法:提前查清“您家树种的合理种植密度”(问当地农业站或查《果树栽培技术手册》),如果征收方“限亩棵数”,您可以说:“我的果园是科学密植,每亩50棵是农业专家推荐的,您按亩限价,违反‘公平补偿’原则!”
套路3:“用‘旧标准’补,不按‘新文件’”
有些征收方拿3-5年前的旧标准说事,比如“2020年我们县苹果树盛果期补500元/棵,现在还按这个价”。但2024年农资、人工都涨了,果子价格也涨了,旧标准早就“不合理”了!
应对方法:主动索要“最新补偿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