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律师,我家房子被征收了,补偿款到账一看,少了整整20万!这可怎么办?”
“我们村集体补偿款,邻居家的都发了,我家说‘信息登记错了’,拖着不给,这合理吗?”
“前两天收到一笔钱,备注是‘征收补偿’,但我家根本没签协议,这钱能要吗?”
最近,信凯律所接到不少关于“征收补偿款发错”的咨询。作为专注拆迁补偿维权12年的专业团队,我们深知:补偿款是老百姓的“保命钱”“安家钱”,发错了不仅影响生活,更可能暗藏法律风险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:遇到补偿款发错,到底该怎么办?自己处理容易踩哪些坑?专业律师又能帮您做些什么?
第一步:先别慌!3招确认补偿款是不是真的“发错了”
很多朋友看到补偿款数额不对,第一反应是“对方故意坑我”,急着去征收部门吵闹。其实,发错的原因可能有很多,先冷静确认问题根源,才能对症下药。您可以从这3点入手:
1. 对比补偿协议,看“约定”和“实际”差在哪
征收补偿的核心依据是《征收补偿安置协议》。您先翻出协议,逐项核对:
– 货币补偿:包括房屋价值补偿、搬迁费、临时安置费、停产停业损失(如果有商铺)、奖励金等,看是否有一项或多项漏发、少发;
– 产权调换:确认安置房面积、位置是否和协议一致,若涉及差价补偿,看计算是否正确(比如“拆一还一”后,差价是否按约定标准结算)。
举个例子:海淀区的张阿姨,协议约定“房屋价值补偿150万+搬迁费2万+临时安置费每月3000元”,但到账只有152万。一问才知道,征收部门漏发了3个月的临时安置费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漏发”,属于发错情况。
2. 核对评估报告,查“计算基数”有没有问题
房屋价值补偿是“大头”,而它的计算基础是《房地产估价报告》。如果补偿款数额明显偏低,可能是评估环节出了错:
– 评估时点是否正确?(征收决定公告发布之日是法定评估时点,早一年或晚一年,房价可能差很多);
– 评估方法是否合规?(住宅用房一般用“市场比较法”,商铺用“收益法”,若用“成本法”算住宅,结果可能偏低);
– 房屋面积、用途是否登记准确?(比如把“商业用房”错写成“住宅”,补偿标准可能差一半)。
信凯提醒:评估报告是“技术活”,普通老百姓很难看出门道。如果您对评估结果有疑问,可以随时联系我们,信凯律师团队有专业评估师协助审核,一眼揪出问题。
3. 检查银行流水,排除“转账操作失误”
有时候不是征收部门算错了,而是银行转账环节出了问题:
– 账号、户名填错,导致钱转到别人账户(这种情况较少,但一旦发生很麻烦);
– 转账备注不清晰,您误以为是“补偿款”,其实是其他款项(比如预付款、押金);
– 分笔转账时,漏转某一笔(比如约定分两笔付,先付80%,剩20%忘了转)。
怎么做:打印银行流水,核对“交易对手”“转账金额”“备注信息”,若发现异常,立即联系银行冻结款项(尤其是错转给别人的情况,越早处理越容易追回)。
第二步:确认发错后,找谁解决?3个责任主体别跑偏
搞清楚“错在哪”后,接下来就是“找谁要”。很多朋友跑错了部门,折腾一圈问题没解决,还错过了维权期限。记住这3个责任主体,精准对接:
1. 征收部门(或征收实施单位):“总负责人”
无论是政府直接征收,还是委托开发商实施,征收部门(通常是区/县房屋征收管理中心)都是第一责任人。
– 如果是计算错误、漏发项目:直接找征收部门核对,要求出具“补偿款明细说明”,书面说明差额原因;
– 如果是评估报告出错:由征收部门协调评估机构复核(注意:复核申请要在收到报告后10日内提出,过期可能失效);
– 如果是协议约定不明:和征收部门协商补充协议(比如“奖励金”没写具体标准,按当地政策执行)。
信凯提示:和征收部门沟通时,务必保留证据!比如录音、书面函件、微信聊天记录,避免对方“口头答应,事后不认账”。
2. 评估机构:“技术责任人”
如果补偿款少发是因为评估报告错误(比如面积算小、用途写错、评估方法违规),评估机构要承担相应责任。
– 您可以向征收部门提出“对评估报告申请复核评估”,评估机构收到申请后5日内要出具复核结果;
– 若对复核结果仍不满意,可在10日内向当地“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”申请鉴定(专家委员会的鉴定结果是终局结论,征收部门必须执行)。
案例:朝阳区的刘先生,商铺被征收时,评估机构用“成本法”算出补偿款120万,信凯律师介入后,申请专家委员会鉴定,改按“收益法”评估,最终补偿款提高到210万——评估方法选对,补偿可能翻倍。
3. 银行:“操作责任人”
如果是银行转账错误(比如账号填错、漏转),银行需要协助追回款项。
– 立即联系转账银行(征收部门的开户行),提供“转账凭证、协议复印件、身份证明”,要求银行出具“转账错误证明”;
– 若钱已转到他人账户,银行可协助向对方发“不当得利返还通知”,拒不返还的,可通过诉讼追回(这种情况建议直接委托律师,效率更高)。
第三步:自己处理容易踩3个坑!专业律师为什么必不可少?
很多朋友觉得“补偿款发错,事实清楚,自己就能解决”,但信凯律所处理的案件中,80%的当事人因为“不懂程序”“缺乏证据”“轻信口头承诺”,最终导致维权失败。自己处理,您可能遇到这些坑:
坑1:错过维权期限,“过了这村没这店”
征收补偿维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,一旦错过,即使有理也可能败诉:
– 对评估报告不服:收到报告后10日内申请复核,对复核结果不服:收到复核结果后10日内申请专家委员会鉴定;
– 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:收到决定书后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,或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;
– 认为协议无效或可撤销: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后1年内行使撤销权(比如“被欺骗签了协议”)。
信凯提醒:这些期限是“法律硬规定”,没有“特殊情况可延期”。很多当事人自己拖着,等想起来维权时,早已过了时效,律师也无力回天。
坑2:证据不足,“有理说不清”
“我明明口头和他说过要补发奖励金”“他答应给我算两个商铺的补偿”,但到了法庭上,对方不承认,您又拿不出证据,最终只能吃哑巴亏。
专业律师会帮您收集这些关键证据:
– 书面证据:协议、评估报告、补偿款明细、银行流水、书面沟通函件;
– 视听证据:和征收部门协商时的录音、录像(注意:合法录音才有效,比如公开场合的录音,或事先告知对方的录音);
– 证人证言:邻居、亲友证明“房屋实际面积”“经营情况”等(比如“我家商铺开了10年,邻居都能证明”)。
坑3:被“拖延战术”拖垮,维权成本越来越高
征收部门常用的套路是:“我们正在研究”“领导出差了”“再等等”,一拖就是半年一年。您耗不起时间和精力,最后可能被迫接受“少算的补偿”。
信凯律师的“高效维权策略”:
– 发律师函:正式书面催告,明确法律后果(比如“逾期不支付,将主张逾期利息”),给对方施加压力;
– 行政复议/诉讼:若协商无果,直接启动法律程序,用法律强制力推动解决(很多案件一立案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