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最近医院要被征收了,我们这种民营医院能有补偿吗?补多少才合理?”“政府说我们是‘公益项目’,补偿是不是能‘打折’?”……最近在知乎上,关于“被征收的医院有补偿吗”的提问越来越多。作为专注拆迁维权十余年的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,我们想告诉各位医院经营者:被征收的医院不仅有补偿,而且补偿项目远比普通房屋复杂!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医院征收补偿那些事儿,帮您弄清楚“该补什么”“能补多少”“怎么拿到手”。
一、先回答核心问题:被征收的医院,到底有没有补偿?
答案:必须有!而且受法律严格保护!
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,只要是合法注册、正常经营的医疗机构,遇到依法征收时都有权获得补偿。这里的法律依据很明确:
– 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》规定:“征收房屋的,应当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”,这里的“房屋”包括医院用房;
– 《土地管理法》明确:“征收土地的,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、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、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”,医院的土地、建筑物、设备等都属于“地上附着物”和“经营性资产”;
– 甚至《民法典》也强调:“因征收不动产造成搬迁的,应当给予被征收人搬迁补偿;造成生产经营损失的,应当给予补偿”。
简单说:医院不是“想征就征,想补多少就补多少”,补偿是法定权利,谁也不能剥夺!
二、医院征收补偿,到底能补哪些钱?别漏了这6大项!
很多医院经营者以为“补偿就是房屋钱”,大错特错!医院作为特殊经营场所,补偿项目比普通住宅多得多,咱们一项项拆开看:
1. 房屋价值补偿:不是“随便估价”,得按市场价来
这是补偿的“大头”,包括医院门诊楼、住院楼、后勤用房等所有建筑物的价值。注意:补偿标准不能按“成本价”或“旧房折旧”,而是按征收公告发布之日的“类似房地产市场价”。比如您医院周边同类商业用房的市场价是3万/㎡,就不能只给1.5万。
– 关键点:评估机构要双方协商选定,不能单方面指定;如果对评估结果不满意,可以申请复核或专家鉴定。
2. 土地补偿:国有土地VS集体土地,算法不一样
医院的土地性质不同,补偿方式也不同:
– 国有土地:如果医院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,补偿标准按“基准地价+区位修正价”计算,比如北京市核心区的商业用地基准地价可能高达数万元/㎡;
– 集体土地:若医院建在集体土地上(如乡镇卫生院),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(归村集体)、安置补助费(归失地农民),以及医院作为“地上附着物”的补偿(归医院经营者)。
– 特别提醒:民营医院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国有土地,剩余使用年限的价值也要补偿!比如土地还剩30年使用权,这部分“剩余价值”必须算进去。
3. 停产停业损失:医院“不能营业”的损失,必须赔!
这是医院最容易被忽略、也最关键的补偿!医院征收后,从停业到搬迁、重新开业期间,会产生巨大的利润损失,这部分钱必须补。
– 怎么算? 一般按“医院前3年平均利润×停业期限”计算,比如您医院年均净利润500万,预计停业1年,停产停业损失至少500万。
– 证据很重要: 需提供近3年的财务报表、纳税证明、银行流水,证明实际利润;如果医院刚装修完、刚引进新设备,导致“预期收益”受损,也可以主张补偿。
4. 设备搬迁与损失补偿:精密仪器“搬家”不是小事
医院的设备从普通病床到CT机、核磁共振,价值从几千到上千万不等,搬迁和调试费用不菲。补偿分两类:
– 可搬迁设备:如病床、办公桌椅等,补偿“拆卸费、运输费、安装费、调试费”;
– 不可搬迁设备:如大型放射设备、消毒供应中心设备,若因征收无法搬迁,按“重置成本价-折旧”补偿(比如一台CT机原价500万,已用5年,折旧后补偿300万)。
– 注意:设备搬迁导致损坏、性能下降的,还要额外赔偿“减值损失”!
5. 人员安置补偿:医护人员“遣散”或“转岗”,钱谁出?
医院征收后,医护人员、行政人员可能面临遣散或转岗,这部分成本也需要补偿:
– 遣散费:按《劳动合同法》,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(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);
– 临时安置费:如果医院需要临时过渡,员工在此期间的工资、社保应由征收方承担;
– 培训费:员工到新岗位需要培训的,培训费用也可主张补偿。
6. 其他“隐形损失”:这些钱90%的人不知道要!
除了上述“明面”补偿,还有几项容易被忽略的“隐形损失”:
– 装修补偿:医院墙面、地面、手术室净化层、中央空调等装修,按“重置成本-折旧”补偿;
– 无形资产损失:比如医院的“医保定点资质”“行业口碑”“患者资源”等,若因征收导致流失,可协商补偿(实践中难度较大,需专业律师介入);
– 搬迁奖励:若在规定期限内签约搬迁,部分地区会给予“提前搬迁奖励费”(通常是房屋价值的5%-10%)。
三、医院征收补偿,这3个“坑”千万别踩!
我们在处理医院征收案件时,发现很多经营者因为不懂法,掉进了征收方的“陷阱”,导致补偿少一半。这些坑您一定要避开:
❌ 坑1:“公益项目征收,补偿可以打折”
真相:公益≠少补偿!
无论是修地铁、建学校,还是搞医疗改革,只要是征收,就必须“公平补偿”。《条例》明确:“征收补偿应当保障被征收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,长远生计有保障”。哪怕是为了“公共利益”,也不能牺牲医院的合法权益。
– 信凯案例:去年某民营肿瘤医院被征收,征收方以“建公立医院是公益项目”为由,只肯给房屋价值的60%补偿。我们介入后,通过诉讼证明“公益征收不等于降低补偿标准”,最终帮客户争取到1200万补偿(比最初方案高600万)。
❌ 坑2:“补偿标准‘一刀切’,不管医院规模”
真相:医院类型不同,补偿差3倍!
社区诊所和三甲医院的补偿能一样吗?肯定不能!但有些征收方为了“省事”,用统一标准补偿所有医院,这明显不合理。
– 正确做法:根据医院等级、床位数、年营收、设备价值等“个性化评估”。比如同样是1000㎡房屋,普通诊所可能补300万,而拥有CT机、年营收2000万的专科医院,补偿可能超过1000万。
❌ 坑3:“只补房屋,不补‘看不见的损失’”
真相:停产停业损失、设备补偿,占总补偿的40%以上!
很多征收方只谈“房屋多少钱”,闭口不提停产停业、设备搬迁,这是典型的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。对医院来说,“看不见的损失”往往比房屋本身更值钱!
– 举例:某二级医院房屋价值800万,但年净利润600万,停产1年就损失600万,加上设备搬迁费200万,总补偿应达1600万——如果只补房屋,直接亏800万!
四、为什么医院征收补偿,必须找专业律师?
看到这里您可能说:“补偿项目这么多,我哪搞得定?”——没错,医院征收补偿本身就是“法律+财务+医疗”的复合型问题,普通人很难独自应对。为什么我们建议您尽早找专业律师?
1. 专业律师能“算准”补偿金额
医院补偿涉及评估、审计、财务分析,律师会联合评估师、会计师,帮您梳理“每一笔该拿的钱”,避免漏项。比如信凯律所处理医院征收时,会制作《补偿项目清单》,列明20+项补偿内容,确保“一分钱不少”。
2. 专业律师能“对抗”不公平方案
征收方通常有专业团队支持,普通医院经营者很难“单打独斗”。律师会通过法律程序(如申请信息公开、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)为您争取权益:
– 若评估机构不合法,律师可申请重新评估;
– 若补偿标准过低,律师可启动听证程序,据理力争;
– 若遭遇“强征”,律师可立即申请法院禁止,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