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辛苦一辈子的老房子要拆迁,本想着补偿款能给儿子凑首付,结果去银行查账发现钱早被别人领了!”最近,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接待了不少这样的咨询——明明自己是房屋产权人,征收补偿款却“不翼而飞”,有的被亲戚冒领,有的被村干部代领后挪用,甚至有人伪造身份材料就把钱转走了。面对这种情况,到底该怎么办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,教您遇到“冒领补偿款”时,如何用法律武器守护自己的钱袋子。
一、先搞清楚:谁在冒领您的补偿款?常见套路有3种
房屋征收补偿款不是小数目,少则几十万,多则上百万,总有人动歪心思。根据信凯律师团队多年办案经验,冒领补偿款通常离不开这3种套路,您可以对号入座:
1. 亲戚“钻空子”:伪造委托书或冒充签字
比如张大爷的案例:他名下有套老宅被纳入征收范围,因年事已高,便把身份证、房产证交给侄子“帮忙办手续”。没想到侄子偷偷伪造了一份“委托书”,冒充张大爷签字,把120万补偿款转到了自己账户。事后还谎称“补偿款还没下来”,直到张大爷自己去征收办询问才发现真相。
特点:冒领者多为亲属,熟悉您的情况,容易获取身份证、房产证等关键材料,利用信任“下手”。
2. 村干部/征收人员“暗箱操作”:代领后挪用或侵占
部分农村地区征收时,补偿款可能先由村委会代发,再转给村民。有些村干部便利用职务便利,伪造村民签字或口头承诺“帮您保管”,实则将钱挪作他用(比如投资、还债),甚至直接占为己有。
特点:涉及权力寻租,冒领者熟悉征收流程,可能伪造会议记录、补偿协议等“官方文件”,普通人很难发现破绽。
3. 陌生人“浑水摸鱼”:伪造身份材料“顶包”
最恶劣的是这种情况:有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您的房产信息、身份证复印件,伪造户口本、结婚证甚至“虚假继承人”身份,直接到征收部门办理领款手续。比如李女士曾遇到,她名下的一套闲置房被征收时,陌生人拿着伪造的“赠与合同”声称“李女士已将房屋赠与我”,差点把80万补偿款领走。
特点:冒领者与您无任何关系,手段隐蔽,往往等钱被转走后您才知情。
二、发现被冒领别慌!3步走,快速锁定维权方向
补偿款被冒领,第一反应可能是“急疯了”,但越是这时候越要冷静。信凯律师建议您按以下3步操作,既能固定证据,又能为后续维权打下基础:
第一步:立即核实“钱去哪了”——锁定冒领主体
动作1:联系征收部门查领款记录
带着您的身份证、房产证(或土地证)到房屋征收办公室、拆迁指挥部或委托的银行,要求查询补偿款的发放记录。重点看3个信息:
– 领款人是谁?(是否为您本人或授权委托人)
– 领款时提交了哪些材料?(比如签字的协议、身份证复印件、委托书等)
– 钱转到了哪个账户?(账户名是否为冒领者)
动作2:核对材料“真假”
如果发现领款人不是您,立即要求征收部门提供领款时提交的全部材料(比如委托书、签字文件、身份证明等),仔细核对:
– 签字是否为您本人笔迹?(可申请笔迹鉴定)
– 委托书、合同等文件上的日期、内容是否合理?(比如“委托书”日期在您住院期间,显然不可能)
– 身份证明是否伪造?(比如照片、身份证号与您不符)
信凯提醒:征收部门有义务配合查询,如果对方以“内部规定”为由拒绝,您可以口头或书面提出申请,保留沟通记录(比如录音、微信聊天),这本身就是后续维权的证据。
第二步:收集“铁证”——让冒领者无处遁形
证据是维权的关键,这时候您要像“侦探”一样,把所有能证明“补偿款该归您”“钱被别人领了”的材料整理好,建议分3类收集:
✅ 第一类:证明“您是产权人”的材料
– 房产证/土地证、购房合同、宅基地审批表等;
– 户口本(证明您与房屋的关联,比如户主是您);
– 历史水费、电费缴纳记录(证明您长期实际居住或使用房屋)。
✅ 第二类:证明“钱被冒领”的材料
– 征收部门提供的领款记录(领款人姓名、账户、日期);
– 冒领者提交的虚假材料(比如伪造的委托书、签字文件,可拍照或复印);
– 银行流水(如果补偿款转到您账户后被转走,保留转账记录)。
✅ 第三类:证明“冒领者有过错”的材料
– 如果是亲戚冒领:保留沟通录音(比如对方承认“钱我先用了”)、微信聊天记录;
– 如果是村干部/征收人员冒领:收集其他村民证言(比如“大家都没收到钱,说村干部代管”)、会议记录(证明未讨论过代领事宜);
– 如果是陌生人冒领:报警记录(警方调查会固定冒领者身份信息)、伪造材料的鉴定报告。
信凯提醒:收集证据时注意合法性——不要偷拍、偷录他人隐私,但公开场合的沟通(比如在征收办公室、村委会的对话)可以录音;微信聊天记录不要删除,原始载体(手机)要保留。
第三步:选择维权路径——2种方式,按情况选
根据冒领者的身份、证据的充分性,您可以选择以下2种维权方式,信凯律师帮您分析利弊:
方式1:协商/调解——适合“亲戚冒领”“证据清晰”的情况
如果冒领者是亲戚,且金额不大(比如几十万),可以先尝试协商。比如张大爷的案例中,律师建议他先和侄子沟通,明确告知“伪造委托书涉嫌诈骗”,并出示笔迹鉴定报告。侄子眼看要坐牢,最终主动退还了120万并赔偿利息。
优势:速度快、成本低,避免亲情彻底破裂。
风险:如果冒领者拒不退还,可能耽误诉讼时效(行政诉讼6个月,民事诉讼3年,从知道钱被冒领起算)。
信凯建议:协商前先咨询律师,明确“底线”和“法律后果”,必要时让律师发《律师函》,给对方施加压力。
方式2:法律诉讼——适合“村干部/陌生人冒领”“金额大”的情况
如果冒领者是村干部、征收人员或陌生人,或者协商无果,别犹豫,直接走法律程序!具体分2种诉讼:
– 行政诉讼(告征收部门“违法发放”)
如果征收部门没有严格审核材料(比如没核对签字、没查验身份),导致补偿款被冒领,您可以起诉征收部门,要求“重新发放补偿款”或“赔偿损失”。
案例参考:信凯律所曾代理王阿姨案,村委会伪造其签字领走补偿款,律师起诉征收部门“审核失职”,法院最终判决征收部门重新向王阿姨发放补偿款,并向村委会追偿。
– 民事诉讼(告冒领者“不当得利”或“侵权”)
直接起诉冒领者,要求其返还补偿款并赔偿利息(比如按银行贷款利率计算)。如果冒领者伪造材料、情节严重,还可能涉嫌诈骗罪或侵占罪,律师可以帮您向公安机关报案,追究其刑事责任。
案例参考:李女士的闲置房被陌生人冒领补偿款,信凯律师通过起诉冒领者“不当得利”,同时申请法院调取银行流水、伪造材料的鉴定报告,最终法院判决冒领者返还80万并赔偿5万元利息。
信凯提醒:诉讼专业性强,比如行政诉讼要证明“征收部门有过错”,民事诉讼要证明“冒领者没有合法依据”,普通人很难独立完成,建议委托专业拆迁律师介入。
三、为什么说“冒领补偿款维权,必须找律师”?
很多当事人会觉得“我自己去法院起诉不行吗?”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