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种了30年的龙眼树,正到了盛果期,一亩地能产2000斤,现在说要征收,一棵只给200块补偿,这够我几年的损失?”
最近,广东茂名果农陈叔的烦恼,道出了许多耕地被征收时龙眼树种植户的痛点。龙眼树作为多年生经济果树,从育苗到盛果期往往需要5-8年,一旦遇到征收,补偿费直接关系到果农未来十几年的生计。但实践中,补偿标准不透明、计算方式不合理、协商过程被动等问题,让很多人像陈叔一样陷入迷茫。
一、什么是征收耕地龙眼树补偿费?必须给的“法定补偿”
首先咱们要明确:征收耕地龙眼树补偿费,是国家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耕地时,对土地上的龙眼树这一“地上附着物”给予的合法补偿。简单说,地是你的,龙眼树是你种的,征收时不仅要补地,更要补树——这是法律赋予咱们的权利。
法律依据:不是“政府说了算”,而是“法律规定了”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第四十八条:
“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、合理的补偿,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、长远生计有保障。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、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、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。”
这里的“其他地上附着物”,就包括咱们种的龙眼树。也就是说,只要龙眼树是在合法耕地上种植、且在征收公告发布前就已存在,就必须获得补偿——哪怕树是你自己种的,哪怕土地是租的,只要你有合法种植权,补偿就少不了。
二、龙眼树补偿费到底怎么算?3大核心因素+2024年参考标准
很多果农问:“我的龙眼树到底能补多少?”其实补偿费不是“拍脑袋”定的,而是由树龄、树况、当地经济水平三大核心因素决定的。具体怎么算?咱们拆开细说:
1. 树龄:决定补偿的“基础档位”
龙眼树不同生长阶段的价值差异巨大,补偿标准自然也不同。实践中通常会分为4档:
– 幼苗期(1-3年):刚种下不久,未结果或初结果,价值较低。补偿一般在 50-200元/棵(具体看地区,下同)。
– 生长期(4-7年):树冠逐渐成型,开始稳定结果,但未到盛果期。补偿约 200-500元/棵。
– 盛果期(8-30年):这是龙眼树的“黄金期”,产量高、品质稳,是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。补偿最高,通常 500-1500元/棵(部分优质品种如“石硖”“储良”,盛果期树可能达2000元/棵以上)。
– 衰老期(30年以上):产量下降,树势衰退,补偿会降低,约 100-300元/棵。
⚠️ 注意:很多征收方会故意把盛果期树按“生长期”算,一棵树少补上千元!这时必须提供种植记录、购买树苗发票、过往产量证明等,证明树龄。
2. 树况:“一棵树一个价”,细节决定补偿额
除了树龄,树的品种、树冠大小、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补偿。比如:
– 品种差异:优质品种(如石硖、储良)比普通龙眼价值高,补偿可能上浮20%-30%;
– 树冠大小:盛果期树冠直径达3-4米,比同龄小树冠的树补偿更高(因产量潜力大);
– 健康状况:无病虫害、生长健壮的树,补偿高于有病虫害、长势差的树。
实践中,补偿方会派人现场清点、拍照,但咱们自己也要提前拍照录像、标记树位,避免“漏登”“错登”。
3. 地区经济水平:各地标准不一样,但“不能低于损失”
补偿标准不是全国统一的,由各省、市、县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。比如:
– 广东茂名(龙眼主产区):2024年盛果期龙眼树补偿参考标准约 800-1800元/棵;
– 福建泉州:盛果期树约 600-1200元/棵;
– 广西玉林:盛果期树约 500-1000元/棵。
但要注意:地方标准不能“一刀切”低于实际损失!如果当地标准明显低于龙眼树的多年收益(比如一棵盛果期树年收益800元,补偿只给500元),就可能涉及“补偿不合理”,可以申请调整。
2024年龙眼树补偿费计算公式(参考)
简单来说,总补偿费= 单棵树补偿标准 × 数量 + 其他损失(如青苗补偿、搬迁费用等)。
举例:陈叔有1.5亩耕地,种了120棵盛果期龙眼树(树龄12年,品种石硖),当地盛果期标准1000元/棵,那么仅龙眼树补偿就应有:120棵 × 1000元 = 12万元(若还有青果损失、搬迁临时占地费,需额外计算)。
三、常见补偿纠纷:这些“坑”,90%的果农都遇到过
信凯律师每年接到数百起耕地征收咨询,其中龙眼树补偿纠纷占比超30%。总结下来,这些问题最常见:
1. “只补树苗钱,不补盛果期损失”:偷换概念少补钱
这是最典型的“坑”!征收方说:“你的树是我们征地后才种的,只能按幼苗补。”但事实上,只要能提供土地承包合同、种植照片、邻居证言等,证明树在征收公告发布前就已存在,就必须按实际树龄补偿。
✅ 应对:提前保留种植证据(如每年给树拍照、记录施肥打药时间),必要时申请“树龄鉴定”(农业部门有专业机构)。
2. “按亩补偿,不按棵算”:模糊标准压低总额
有些地方为了“省事”,不管你种了多少棵树,统一按“XX元/亩”补偿龙眼树。比如一亩地种了80棵树,按亩补5000元,平均每棵仅62.5元,远低于盛果期标准。
✅ 应对:法律明确“地上附着物补偿应按实际数量计算”,拒绝“打包补偿”。要求征收方出具每棵树的清点清单和补偿明细,签字确认前务必核对。
3. “评估机构不中立”:低评、漏评成“常态”
补偿金额往往依赖第三方评估机构,但如果评估机构是征收方单方面委托的,可能出现“低评”:比如把盛果期树评为生长期,忽略品种差异,甚至漏点部分树木。
✅ 应对:根据《评估法》,被征收人有权参与选择评估机构,对评估结果不满意,可申请复核评估或专家委员会鉴定。
4. “口头承诺代替书面协议”:事后不认账
征收方为了加快进度,可能会口头承诺“给你补最高标准”“后期再给你额外补助”,但书面协议里却不写清楚。一旦签字,事后想维权就难了。
✅ 应对:所有补偿约定必须落在书面协议上!包括单棵树补偿标准、数量、支付时间、违约责任等,口头承诺一概不算数。
四、为什么需要专业律师介入?3个关键点帮你“多拿几万补偿”
很多果农觉得:“补偿标准有文件,我自己谈就行。”但现实中,征收方有专业团队、法律顾问,普通果农往往因“不懂法、没经验”处于弱势。信凯律师处理的案例中,专业介入后补偿款平均提高30%-50%,为什么?
1. 帮你“抠细节”:找出补偿协议里的“隐藏漏洞”
比如某案例中,果农签的协议写“龙眼树补偿按当地标准执行”,但没写明“当地标准”具体是多少。信凯律师介入后,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,调取当地最新补偿文件,发现盛果期树标准应是1200元/棵,而征收方只按800元/棵支付,最终帮果农追加补偿4.8万元。
2. 帮你“争程序”:纠正违法征收行为
如果征收方存在“未批先征”“未公告即清点”“评估机构不合法”等程序问题,律师可以通过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等方式,确认征收行为违法,倒逼征收方重新协商补偿。比如福建莆田某果农,因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