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律师,我家果园要被征收了,村里说按亩数补,可我觉得我这几百棵盛果期的樱桃树,按棵数才合理啊!”“我们这边补偿方案写得模糊,到底是按树算还是按地算,心里没底……”最近,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接到不少果农朋友的咨询,果树征收补偿到底是按棵数还是亩数,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。这事儿看似简单,背后却藏着不少“门道”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清楚,帮您避开误区,争取合理补偿!
一、果树征收补偿,到底按啥算?先看这3个关键因素
很多果农朋友以为“果树补偿=棵数×单价”或“亩数×每亩单价”,其实没那么简单!法律上并没有“全国统一”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棵数还是亩数,具体怎么算,主要看这三个因素:
1. 当地政府的补偿政策(最核心!)
每个地方在征收时,都会出台《征收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》,这是果树补偿的“依据”。比如有的地方会明确:“果树补偿按亩数计算,盛果期果园每亩补偿XX元”;有的地方则细化到棵数:“苹果树,树龄5-10年(盛果期),每棵补偿XX元”。
举个例子:山东某县2023年补偿标准规定,盛果期苹果园按亩数补偿,每亩8000-12000元;而河南某市则按棵数,盛果期苹果树每棵150-300元。所以,第一步您得查清楚当地最新的补偿政策(可以去当地自然资源局、镇政府官网查,或直接咨询征收方)。
2. 果树的品种、树龄和生长状况
同样是一亩地,种的是刚移栽的幼树,还是种了10年的盛果期大树,补偿肯定天差地别!政策通常会按“树龄”分类,比如:
– 幼树期(1-3年):根系未稳,结果少,可能按棵数补,单价较低;
– 初果期(4-7年):开始结果,但产量未达峰值,补偿单价会提高;
– 盛果期(8-20年):产量稳定、价值最高,补偿单价最高;
– 衰退期(20年以上):产量下降,补偿单价会降低。
品种也很关键:樱桃、荔枝、芒果等经济价值高的果树,补偿单价通常比苹果、梨树高;而核桃、板栗等干果果树,又和鲜果果树标准不同。这些细节,当地政策里一般会有“分类补偿表”。
3. 果园的经营管理情况
如果您家果园是规模化经营(有统一规划、灌溉设施、科学管理),补偿时可能会考虑“经营损失”,这部分可能按亩数计算(比如每亩额外补偿XX元经营损失费);如果是零散种植(房前屋后几棵树),可能就直接按棵数算。
另外,如果果园有合法的营业执照(比如家庭农场)、投入成本凭证(肥料、农药、人工费记录),这些都能作为争取更高补偿的依据,可能影响“按亩数”还是“按棵数”的综合计算。
二、按棵数还是亩数?分这3种情况讨论,对号入座!
结合上面的因素,咱们具体说说“啥时候按棵数,啥时候按亩数”,您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对照:
情况1:明确“按棵数补偿”——适合零散种植、高价值果树
如果当地政策规定“按棵数补”,或者您家是:
– 房前屋后、田埂边的零散果树(不是成片果园);
– 果树品种稀有、经济价值极高(如30年的老樱桃树、精品荔枝树);
– 果树树龄差异大(同一块地有幼树、盛果树、老树),按棵数算更公平。
这时候您要注意:
✅ 清点棵数要准确:征收方会派人来清点,您最好全程在场,拍照、录像记录,避免漏数;
✅ 核对树龄分类:征收方可能把盛果期树按初果期算,您要拿出购买树苗的收据、邻居证言等证明树龄;
✅ 保留特殊果树证据:比如获奖品种、稀有品种,提前准备品种证明、获奖证书,争取“特殊补偿”。
情况2:明确“按亩数补偿”——适合成片果园、规模化经营
如果当地政策“按亩数补”,或者您家是:
– 成片果园(比如5亩以上的苹果园、葡萄园),果树密度均匀、树龄相近;
– 有完善的灌溉系统、大棚等设施(这些设施可能按亩数一并补偿);
– 当地农业部门有“果园亩均产值”统计数据(比如盛果期苹果园亩产8000斤,按市场价折算补偿)。
这时候您要注意:
✅ 核实亩数是否准确:征收方测量的亩数和您的土地证是否一致?边界有没有争议?最好自己提前测量;
✅ 争取“经营损失补偿”:成片果园停产后,您会损失未来几年的收入,这部分可以按亩数主张(比如“每年每亩补偿XX元,补偿3年”);
✅ 设施补偿别漏掉:滴灌设备、大棚、看护房等,虽然不算果树,但属于“附着物”,应单独补偿,别让征收方“打包”进亩数补偿里。
情况3:棵数+亩数“综合补偿”——最常见,也最容易出纠纷!
现实中,很多地方会采用“基础补偿+附加补偿”的模式,比如:
– 基础补偿按亩数:每亩补偿XX元(包含土地价值和普通果树价值);
– 附加补偿按棵数:对盛果期、稀有品种,每棵额外补XX元;
– 或反过来:基础按棵数(每棵XX元),附加按亩数(每亩额外补XX元经营损失)。
这种情况最复杂,征收方可能“拆东墙补西墙”:比如按亩数算时,故意压低亩单价;按棵数算时,把盛果期树按幼树算。这时候您一定要算总账!
举个例子:王大哥有10亩苹果园,盛果期树共800棵。征收方方案:按亩数补,每亩6000元,共6万。但王大哥查了当地政策,盛果期苹果树每棵应补200元,800棵就是16万,即使扣除土地价值,也远低于6万。后来通过律师介入,重新按棵数+经营损失计算,最终拿到12万补偿。
三、果农必看:这3个误区,可能让您少拿补偿!
误区1:“村里说咋算就咋算,政策我看不懂”
很多果农朋友觉得“征收是政府行为,村里说了算”,其实不对!补偿政策必须公开透明,征收方有义务向您出示《补偿标准》文件。如果对方含糊其辞,或只给“口头方案”,您有权要求书面文件——这是您维权的基础!
误区2:“只看果树数量,不看‘隐形价值’”
果树补偿不只是“树本身的钱”,还包括:
– 青苗补偿费:果树上的果实(如果即将成熟,可按预期产量补偿);
– 经营损失费:果园停产后的收入损失(比如盛果期果园,可主张2-3年的经营损失);
– 搬迁安置费:如果果园有看护房、工具房,涉及搬迁的,应补偿搬迁费;
– 设施补偿费:灌溉系统、大棚、围栏等,都要单独算。
这些“隐形价值”往往比果树本身还高,千万别忽略!
误区3:“签了协议再反悔,大不了上访”
有些果农朋友着急拿钱,没仔细看协议就签字,结果发现补偿少了很多,再想维权就难了!记住:协议一旦签字,再反悔很难(除非能证明协议是“欺诈、胁迫”下签订的)。签协议前,一定要把“补偿标准、计算方式、支付时间”都写清楚,不确定的地方别签字!
四、为啥需要专业律师帮您?这3点您一定要知道!
看到这里,您可能觉得“补偿标准太复杂,我搞不定”——别担心,这正是专业律师的价值所在!果树征收补偿涉及法律、政策、农业评估多个领域,普通人很难全面掌握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