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地没了,钱也没了——这叫我们老百姓往后怎么活?”最近,不少朋友向我们咨询:土地被征收了,说好的补偿款却迟迟不发,甚至有的征收方干脆“装傻”,问就是“再等等”“流程没走完”。面对这种情况,您是不是既着急又无奈?别担心!今天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就帮您梳理清楚:土地征收不发放补偿款怎么办,从原因到维权步骤,再到专业律师如何帮您拿钱,全程干货,建议收藏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!
一、补偿款迟迟不发?先搞清楚这5个常见原因
土地征收补偿款,本质上是国家对咱们失去土地的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的“经济补偿”,关乎养老、生计,一分都不能少。但现实中,补偿款“迟到”甚至“缺席”,往往不是“意外”,而是有迹可循的。咱们先看看,征收方为啥敢拖着不发?
1. 程序违法:“先上车后补票”
有的征收方为了赶进度,还没拿到省级政府或国务院的征地批文,就先把地收了,甚至开始施工。这种“未批先征”本身就是违法的,补偿款自然没着落——因为批文都没下来,财政账户里压根没这笔钱。
2. 资金没到位:“空手套白狼”
按照《土地管理法》规定,征收方必须先落实补偿款,才能申请征地批文。但有些地方财政紧张,或者征收方想“挪用资金”,就先哄着老百姓签字交地,说“钱很快就到”,结果一等就是半年、一年,甚至更久。
3. 补偿标准有争议:“谈不拢就拖着”
比如您觉得应该按“区片综合地价”补,征收方却按“年产值”算,差了好几万;或者您的地上有果树、大棚,征收方故意压低附着物补偿。双方谈不拢,征收方就可能“冷处理”——既不明确拒绝,也不给钱,逼您妥协。
4. 信息不透明:“钱发了,但没发到您手里”
这种情况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尤其常见:补偿款拨付到了村委会,但村委会以“村里要提留”“村民大会没通过”等理由,迟迟不发到农户手里。甚至有的村干部私自挪用、截留补偿款,老百姓问起来就说“还没到账”。
5. 恶意拖欠:“就是不想给”
最恶劣的是,征收方明明有钱、程序也“合规”,但就是故意拖着——觉得老百姓“不懂法”“耗不起”,时间长了可能就“自认倒霉”了。这种情况下,补偿款已经成了征收方的“无息贷款”。
二、遇到不给补偿款?老百姓记住这5步维权法
搞清楚原因后,咱们就得行动起来!记住:补偿款是您的法定权益,法律站在您这边。信凯律师结合10年代理经验,总结出“5步维权法”,新手也能照着做:
第一步:先“要证据”——把“该有的”都攥在手里
维权的前提是“有证据”。您现在立刻去收集这些材料:
– 土地权属证明:土地承包合同、宅基地使用权证、林权证等,证明“这地是您的”;
– 征收文件:征收公告、补偿安置方案、征地批文(如果征收方没给,可以申请政府信息公开);
– 沟通记录:和征收方、村委会的聊天记录(微信、短信)、通话录音(提前告知对方在录音,合法有效)、催款书面材料(比如您写的《补偿款催告函》);
– 没发补偿款的证明:银行流水(显示没收到钱)、村委会的“未到账说明”(如果对方不给,就找2个邻居作证)。
> 信凯律师提醒:证据越全,维权越主动!比如征地批文,如果征收方拿不出,说明征地可能违法,您可以直接拒绝交地。
第二步:再“去沟通”——书面催告,别光靠“嘴”
很多人遇到问题,第一反应是“去闹”“去吵”,但这样反而可能被征收方抓住把柄,说您“阻碍征收”。正确做法是:书面催告,留痕维权。
您可以写一份《土地征收补偿款催告书》,写明:
– 您的土地位置、面积,被征收的时间;
– 征收方承诺的补偿款数额、支付时间(比如补偿方案里写“签约后30日内支付”);
– 要求对方在XX日内支付补偿款,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把催告书通过EMS邮寄给征收方(比如县自然资源局、镇政府),保留好邮寄凭证(上面有对方签收记录)。如果对方签收了还不给,这就是他们“恶意拖欠”的铁证!
第三步:找“上级管”——行政复议,给征收方“施压”
如果书面催告没用,别犹豫,直接向上级部门申请行政复议。比如:
– 征收方是镇政府,就向县政府申请复议;
– 征收方是县自然资源局,就向市自然资源局或县政府申请复议。
复议请求很简单:确认征收方“未支付补偿款”违法,责令其限期支付。
> 信凯律师经验:60%的补偿款纠纷,在行政复议阶段就能解决!因为上级部门不希望“小事闹大”,往往会督促征收方赶紧付钱。而且行政复议不收费,流程比诉讼快,一般60天内出结果。
第四步:去“法院告”——行政诉讼,给维权“上保险”
如果复议还是没结果(比如上级部门“和稀泥”,维持征收方的做法),那就只能走最后一步:行政诉讼——去法院告征收方。
别觉得“告政府难”,《行政诉讼法》明确规定:法院应当受理公民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支付补偿款的案件。而且现在法院对“民告官”案件很重视,只要您证据充分,胜诉率很高。
诉讼请求可以包括:
– 判令征收方立即支付补偿款;
– 支付逾期利息(从应支付之日起算,按LPR利率计算);
– 赔偿因拖延造成的损失(比如您因为没拿到钱,无法租房、买种子,产生的合理费用)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