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施肥、夏天疏果、秋天采摘、冬天剪枝——一棵果树从苗到挂果,少说三五年;进入盛果期,更是家里的“摇钱树”。可突然有一天,政府一纸公告说要征收土地,您的果树可能要被砍掉,补偿款却只够买几棵小苗,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。这时候,您是不是又急又气,却不知道该怎么办?
别慌!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:政府果树征收补偿不合理,到底该怎么维权? 作为专注拆迁维权10多年的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,我们帮过200多位果农争取到合理补偿,今天就把这些经验掰开揉碎了讲给您听,让您少走弯路,多拿补偿!
一、先搞懂:为什么您的果树补偿会“不合理”?
很多果农朋友拿到补偿方案时,都觉得“不对劲”,但又说不上来问题出在哪。其实,补偿不合理通常逃不开这几个“坑”:
1. 补偿标准“一刀切”,没考虑果树实际价值
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省事,直接用几年前的“老标准”补偿,不管您种的是新品种苹果还是老品种梨树,不管树是刚挂果还是盛果期,统统按一个价算。比如山东的王大哥,种的是“红富士”苹果,盛果期一棵树年产200斤,市场价3元/斤,一年能挣600元;可政府按“普通果树”补偿,一棵树只给200元,连半年的收益都不到。
2. 评估程序“走过场”,果农没参与权
果树补偿多少,本该由专业评估机构现场勘查后确定。但现实中,有些评估机构是政府“指定”的,压根没通知果农到场,甚至没进果园细数棵数、测量树径,直接“拍脑袋”出报告。河北的李阿姨就遇到过:评估人员隔着马路数了数果树,把她的5亩葡萄园(共300棵)写成“200棵”,补偿款直接少了1/3。
3. “只补树,不补收益”,间接损失被忽略
果树不是普通庄稼,它是“长期收益资产”。征收后,您不仅没了树,还失去了未来几年的收入。但很多补偿方案只算“果树本身的价值”,不管您这棵树还能结多少年果、每年能挣多少钱。比如江苏的张叔,种了10亩桃树,刚进入盛果期,每年净收入8万元,政府却只补了“树苗钱+3年养护费”,总共12万,连未来2年的收益都不够。
4. 信息不透明,果农“被蒙在鼓里”
征收补偿方案、评估报告、政策文件……这些本该公开的材料,有些地方政府却不主动给果农看。您问“补偿标准是啥?”,工作人员可能一句“按政策来”就打发了。您不懂法律,不知道自己有权查看文件,更不知道怎么质疑,只能被动接受低价补偿。
二、遇到补偿不合理,别急着签字!这4步帮您维权
很多果农一看到“征收公告”就慌了,怕不签字就拿不到钱,结果稀里糊涂签了字,再想维权就难了。记住:签字前,您有权利争取合理补偿! 遇到不合理情况,按这4步做:
第一步:先算清“您的果树到底值多少钱”
想判断补偿合不合理,得先知道“合理补偿”该包含哪些。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和《征收土地公告办法》,果树补偿一般包括3部分:
– 果树本身价值:按品种、树龄、树径、密度算(比如盛果期苹果树比幼树贵3-5倍,新品种比老品种贵20%-30%);
– 地上附着物补偿:如果果园有水井、滴灌设备、看果房、围栏等,这些都要单独补偿;
– 停产停业损失:如果果园是您的主要收入来源,因征收导致未来几年无法经营,这部分损失也得补(一般按前3年平均收益算,补6-12个月)。
举个例子:您种了5亩盛果期樱桃树,每亩40棵,每棵年产樱桃50斤,市场价20元/斤,年收益=5亩×40棵×50斤×20元=20万元。那么补偿至少应包括:樱桃树本身价值(比如每棵800元,5亩×40棵×800元=16万元)+ 地上附着物(比如水井、设备共2万元)+ 停产停业损失(比如按6个月收益算,10万元),总共至少28万元。如果政府只给15万,那肯定不合理!
第二步:收集证据!这是维权的“王牌”
打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