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不少梨树县的老乡在群里晒出”土地征收补偿款到账图片”——手机银行里那串带着小数点的数字,短信里”XX万元已到账”的通知,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。有人欢喜:”盼了大半年,终于踏实了!”也有人犯嘀咕:”这钱数跟当初说的不一样?图片里的金额到底对不对?”
作为专注征地拆迁法律事务10余年的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,我们想借这篇文章跟梨树县的老乡们掏心窝子聊聊:您手里的”到账图片”,绝不只是”钱到手了”这么简单,它可能藏着补偿是否合理、权益是否完整的”密码”。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讲讲,这张图片背后要注意啥,哪些情况得找专业律师帮忙,以及信凯律所如何帮您把补偿款”一分不少”地落进口袋。
一、先看明白:您的”到账图片”里,藏着哪些关键信息?
很多老乡拿到补偿款到账图片,第一反应是”钱到了就行”,却很少仔细核对图片里的细节。其实,这张图片就像一份”简化版收据”,里面的每个信息都可能关系到您的合法权益。咱们以最常见的”银行短信通知截图”和”手机银行流水图片”为例,教您重点看三处:
1. 到账金额:是否和”补偿协议”写的一致?
这是最核心的一点!您手头应该有一份《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议》(没签协议就打款的,后面要重点注意!),协议里会明确写清:土地补偿费、安置补助费、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这三项的具体金额。对比到账图片里的总金额,看看是不是和协议”分毫不差”。
举个真实案例:梨树县刘家馆镇的王大哥,去年收到12万补偿款到账短信,以为”结束了”。后来信凯律师帮他核对协议才发现,协议里明确写了”地上果树补偿费3.5万”,但到账金额里只有”土地补偿+安置补助”12万,果树补偿费”漏了”!最后通过律师协商,补回了3.5万。您看,就差一个”核对步骤”,差点少拿3万多!
2. 打款方:是”政府账户”还是”村集体账户”?
到账图片里会显示”付款方名称”,正规的土地征收补偿款,必须由县自然资源局、财政局或乡镇政府等法定部门通过银行转账支付,直接打到被征地农户的个人账户。如果您发现打款方是”某某村经济合作社””某某项目部”,甚至私人账户,就要警惕了——这可能违反《土地管理法》”补偿款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”的规定,存在资金被截留的风险。
3. 备注信息:有没有写清”补偿性质”?
正规打款时,银行流水备注栏通常会注明”XX地块土地征收补偿款””XX村安置补助费”等字样。如果备注模糊(比如只写”往来款””其他收入”),甚至没有备注,将来万一发生纠纷,您想证明”这笔钱是征地补偿款”都可能麻烦。梨树县小城子镇有位李阿姨,就因为备注不清,村集体 later 说”这是借款不是补偿”,差点惹上官司。
二、警惕!这些”到账陷阱”,可能让您少拿几万甚至十几万
老乡们可能会想:”钱都到账了,还能有啥陷阱?”信凯律所处理过上千起征地补偿案件,总结出三类最常见的”到账后风险”,您一定要对照自查:
❌ 陷阱1:”先打款、后签字”,协议内容被”动手脚”
有些地方为了赶进度,会先打一部分补偿款到账,然后催您签”空白协议”或”补充协议”。您看着手机里的到账图片,觉得”钱都给了,签就签吧”,结果协议里可能藏着”放弃后续补偿””补偿标准按最低算”等不公平条款。记住:补偿款到账≠协议生效,必须先看清协议每一句话,再签字!
❌ 陷阱2:”只打部分款”,剩余补偿”遥遥无期”
土地征收补偿款通常分”货币补偿”和”安置补偿”(比如社保安置、住房安置)。有些地方会先把”货币补偿”打到账,让您以为”结清了”,却对”安置补偿”闭口不提。比如梨树县梨树镇的张大叔,收到了土地补偿款8万,却不知道他还能享受”被征地农民社保补贴”(每月能领1000多),直到信凯律师帮他查政策,才补办了手续。到账图片里的金额,可能只是”总补偿的一部分”!
❌ 陷阱3:”以到账为借口”,说”不能再维权”
这是最坑的一招!有些工作人员会说:”钱你都收了,说明你同意补偿方案,不能再闹了。”这话完全是错的!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》明确规定:补偿款到账后,如果发现补偿标准偏低、程序违法、漏项补偿等问题,农民仍有权依法维权。 信凯律所去年就帮梨树县万发镇的赵大姐维权:她收了补偿款到账后,才发现自家宅基地的补偿标准比邻村低20%,通过律师提起行政复议,最终补了12万差价。
三、为什么说”到账图片”需要律师”把关”?3个真实案例告诉您
可能您会想:”我自己能看金额,找律师干嘛?”信凯律所想用3个梨树县本地的案例,说说专业律师能帮您做什么——
案例1:算出”隐藏补偿款”,多拿15.8万
梨树县蔡家镇的陈大哥,收到25万补偿款到账图片后,总觉得”不对劲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