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咱们律所接到不少焦急的咨询:“家里房子要拆迁,孩子正在上大学,拆迁方却说‘在校大学生不算安置人口,没有补偿’,这合理吗?”其实啊,这种情况在拆迁中并不少见,很多家庭因为不懂政策,稀里糊涂就放弃了孩子应得的权益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:不征收在校大学生的补偿,到底合不合法?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
一、先搞懂:拆迁补偿到底“补”的是谁?
要回答“大学生该不该拿补偿”,咱们得先明白拆迁补偿的核心逻辑。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拆迁补偿(无论是货币补偿还是安置房)本质是对“被拆迁人合法权益”的保障。这里的“被拆迁人”不仅包括房屋产权人,还包括与房屋相关的“应安置人口”——也就是那些因为拆迁失去生活基础,需要重新获得居住保障的人。
那在校大学生算不算“应安置人口”呢?关键看两个标准:
一是户籍关系:孩子上大学时,户籍通常还在原家庭所在地(尤其是农村拆迁,很多学生户口没迁到学校);
二是生活依赖性:大学生虽然成年,但没有独立经济来源,学费、生活费主要靠家庭支持,本质上仍属于原家庭的“供养成员”。
简单说:只要孩子户籍在拆迁范围内,且经济上依赖家庭,就属于“应安置人口”,拆迁方以“在校大学生”为由拒绝给补偿,大概率是违法的。
二、拆迁方说“大学生没补偿”,这3个误区您别信!
实践中,拆迁方为了降低成本,常会用各种理由“忽悠”家长。咱们总结了3个最常见的“坑”,您一定要擦亮眼:
误区一:“孩子上大学户口就算迁出了,没资格!”
真相:大学生迁户口是“集体户口”,不是“迁移落户”。根据公安部《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户口管理问题的通知》,大学生入学时自愿迁移户口的,学校户籍为“临时集体户口”,原户籍所在地的权利义务关系(比如拆迁安置资格)并不消灭。
举个例子:小王是北京郊区村民,考上上海某大学后户口迁到学校,但老家的宅基地还在他名下。拆迁时,拆迁方说“户口不在本村,不给补偿”——这显然是错的!小王的“村民身份”和“宅基地权益”不会因上学临时迁户而消失,他仍属于应安置人口。
误区二:“大学生已成年,能独立生活,不算家庭成员!”
真相:“成年”不等于“独立”。《民法典》规定,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延续至子女“能独立生活为止”(通常指大学毕业参加工作)。在校大学生没有收入,学费、生活费全靠家里,本质上仍是家庭的“被抚养人”。
去年咱们律所接过一个案子:河北的李女士家拆迁,女儿正在读大四,拆迁方以“女儿已成年”为由拒绝给安置房。我们调取了女儿的学生证、学费缴纳记录(都是李女士转账),证明女儿经济未独立,最终法院判决:女儿属于应安置人口,应享有与其他家庭成员同等的安置房面积。
误区三:“政策里没写‘大学生’,所以不给!”
真相:国家层面的拆迁政策确实不会细化到“大学生”,但地方政策通常会明确“在校大中专学生”的安置资格。比如《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》规定:“在本村有户籍并在本村居住的在校大中专学生,视为被安置人”;很多省市也有类似规定,即便地方政策没写,也能依据《民法典》“公平原则”主张权益——拆迁不能让“供养一个大学生”的家庭失去生活保障。
三、遇到补偿被拒?这4步帮您稳住权益!
如果拆迁方明确说“不给大学生补偿”,您千万别慌,更别签字!按这4步走,大概率能要回来:
第一步:立刻收集“身份证据”
打官司就是打证据,这几份材料一定要留好:
– 孩子的户籍证明(户口本原件,证明户籍在拆迁范围内);
– 学生证+学校在读证明(证明“在校大学生”身份);
– 家庭关系证明(出生证、独生子女证等,证明与原家庭的亲属关系);
– 经济依赖证明(银行转账记录、学费缴纳凭证,证明孩子生活费由家庭承担)。
这些材料能直接证明“孩子属于应安置人口”,是后续协商、诉讼的核心。
第二步:查清当地“安置政策”
每个地方的拆迁安置政策不一样,您可以通过这3个渠道查:
– 当地政府官网(搜索“XX市/区 拆迁安置办法”);
– 拆迁指挥部公示栏(政策必须公开,不公示违法);
– 咨询专业律师(律师熟悉政策盲点,能快速找到依据)。
重点看政策里有没有“在校大中专学生”“户籍未迁出的在校学生”等表述——只要有,就能直接主张权益。
第三步:先协商,别急着“硬刚”
拿到证据和政策后,先和拆迁方理性沟通。记住这3个沟通技巧:
– 摆事实:“我孩子户籍在村,学生证在读,生活费都是家里出,符合政策规定的应安置人口”;
– 讲法律:“根据《民法典》第243条,征收应保障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不降低,孩子是家庭成员,不给补偿会让我们家生活困难”;
– 留证据:沟通时录音、书面沟通留底(比如发《协商函》),避免拆迁方“不认账”。
如果拆迁方愿意协商,最好签书面协议,明确补偿内容(比如安置房面积、货币补偿金额);如果推诿扯皮,就直接进入下一步。
第四步:找专业律师,别自己“硬扛”
拆迁纠纷涉及法律、政策、证据多方面,普通人很容易“踩坑”。比如:
– 不知道怎么收集证据(比如经济依赖证明需要什么格式);
– 看不懂政策条款(比如“应安置人口”是否包括“超生大学生”“继子女”等特殊情况);
– 协商时被拆迁方“忽悠”(比如“先签字后补偿”“补偿标准以后再说”)。
这时候,专业律师的作用就凸显了:帮您梳理证据、解读政策、代理协商或诉讼,用法律武器帮您争取最大权益。就像咱们律所去年处理的天津案子:张先生家拆迁,儿子在国外读研,拆迁方以“户籍不在国内”为由拒绝补偿。我们通过调取儿子的留学记录、原户籍注销证明,证明“户籍注销是因留学,非自愿迁出”,最终帮张先生儿子争取到60万元补偿款。
四、为什么选择信凯?专业律师为您“撑腰”!
在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,咱们专注拆迁维权10余年,处理过上千起“在校大学生补偿被拒”的案件,总结出3大核心优势:
1. 专业团队,懂政策更懂“人心”
咱们的拆迁律师团队,不仅有5年以上法律经验,还深谙各地拆迁政策(比如北京、上海、河北等地的“大学生安置”特殊规定)。更重要的是,咱们懂老百姓的不易——您要的不是“法律条文”,而是“实实在在的补偿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