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遇到拆迁,本是一件改善生活的好事,但只要涉及“未成年子女的征收补偿款”,很多父母心里就犯嘀咕:这钱到底算谁的?我能替孩子保管吗?万一亲戚来争怎么办?甚至有人担心:“孩子还小,这钱会不会被征收方‘忽略’?”
作为专注拆迁领域10年的北京信凯律师事务所,我们每年接到上百个关于“未成年子女补偿款”的咨询。今天就用最通俗的话,把您关心的问题讲透——毕竟,孩子的权益,容不得半点含糊。
一、先搞懂:未成年子女的征收补偿款,到底从哪儿来?
很多父母以为“拆迁款都是大人的”,其实不然。未成年子女的征收补偿款,本质上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,依法应得的权益份额。具体包括两部分:
1. 基于“人头”的补偿
比如安置补助费、搬迁奖励费、过渡期生活费等,很多地方是按“户籍人口”计算的。只要孩子的户口在拆迁范围内,哪怕刚出生,也有权拿到对应份额。举个例子:某村拆迁,每人安置补助费20万,家里三口人(父母+8岁孩子),那孩子名下就有20万,这笔钱和父母的补偿款是分开的。
2. 基于“产权”的补偿
如果拆迁的房屋是家庭共有财产(比如宅基地上盖的房子,孩子虽然未成年,但可能作为“共有人”),那么房屋价值补偿中,也有一部分属于孩子。比如父母建房时写了孩子名字,或者孩子通过继承、赠与取得产权份额,这部分补偿款就归孩子所有。
划重点:不是所有补偿款都有孩子的份,要看当地政策和财产性质。但只要孩子符合条件,这笔钱就是他的“合法财产”,和父母的存款、房子一样,受法律保护。
二、父母能随便动孩子的补偿款吗?这些红线别碰!
“孩子是我生的,他的钱我为什么不能花?”——这是很多父母的误区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27条,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,有义务保护孩子的财产,但处分孩子的财产必须“为了孩子利益”。
✅ 这些情况可以动:
– 孩子生病住院,需要支付医药费;
– 孩子上学交学费、报辅导班;
– 给孩子买保险(如重疾险、教育金保险);
– 为了孩子生活必需,比如购买学区房(登记在孩子名下)。
❌ 这些情况绝对不行:
– 父母拿来还赌债、投资股票;
– 给哥哥姐姐买房、结婚;
– 父母自己挥霍(比如买奢侈品、旅游);
– “借”给亲戚周转,且无还款计划。
提醒:如果父母擅自挪用孩子的补偿款,孩子成年后可以起诉要求返还;情节严重的(比如造成孩子财产重大损失),甚至可能被撤销监护权。去年我们就接过一个案子:父亲把儿子20万补偿款拿去赌博,孩子母亲起诉后,法院判决父亲全额返还,并限制了其对财产的处置权。
三、常见纠纷:这些“坑”,80%的家庭都遇到过!
实践中,关于未成年子女补偿款的纠纷五花八门,我们总结了最高发的4类“坑”,您家里拆迁时一定要留意:
坑1:家庭内部“争份额”,说“孩子小,钱先放着”
比如爷爷奶奶认为“孙子还小,钱该由我们保管”,或者叔叔姑姑说“你家孩子两个,补偿款得分我们一份”。 legally speaking(说法律话):孩子的补偿款只有孩子能支配,父母作为监护人只能代管,其他亲属无权干涉。更别说“分走”——这属于侵犯财产权。
坑2:征收方“漏算”孩子份额,只和父母谈
有些征收方为了“省事”,会故意忽略未成年子女的补偿,只和父母谈“总价格”。比如某小区拆迁,工作人员说:“你家孩子15岁,不算独立人口,不给安置补助费。”这是错误的! 只要孩子户口在册,且政策规定按人头补偿,就必须单独列出来。我们曾帮河北一个客户维权:征收方漏算其12岁女儿的份额,我们通过调取户籍文件、对照补偿政策,最终为孩子多争取到18万补偿款。
坑3:父母离异后,一方想“独占”补偿款
比如夫妻离婚时约定孩子跟母亲,后来房屋拆迁,父亲拒绝给孩子母亲补偿款,说“孩子跟我户口,钱该我管”。注意:离婚不影响孩子的财产权!补偿款归孩子所有,父母双方都有监管权,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置。如果一方独占,另一方可以起诉要求“共同监管”或“用于孩子支出”。
坑4:用孩子补偿款“抵”家庭共同债务
比如家里欠亲戚10万,父母说:“先用孩子的补偿款还债,以后再还他。”万万不行! 孩子的财产独立于家庭债务,除非债务是“为了孩子利益”(比如给孩子治病借的钱),否则不能用孩子的钱抵债。去年我们处理过北京一个案子:公婆用孙子的补偿款还房贷,被我们起诉后,法院判决公婆返还全部款项。
四、3步走!这样保障孩子的补偿款安全,不出错!
遇到拆迁,涉及孩子补偿款时,别慌!按这3步做,既能保住孩子的钱,又能避免家庭矛盾:
第一步:先“算清楚”——明确孩子有多少份额
拿到征收补偿方案后,逐条核对:
– 哪些补偿是按“人头”给的(比如安置补助费、生活补助费)?
– 房屋产权登记上有没有孩子的名字?
– 当地政策有没有“未成年子女特殊照顾”条款(比如多给安置面积)?
如果看不懂,直接带着方案找专业律师——我们信凯律所每年帮客户审核上千份补偿方案,一眼就能看出“漏算”“少算”的问题。
第二步:再“存明白”——设立“专款专用”账户
别把孩子的补偿款和家里其他钱混在一起!建议去银行开一个以孩子名字开户的联名账户(父母和孩子共同开户),钱只能存不能取,取款时需要父母双方签字(或提供“用于孩子支出”的证明,比如学费发票、医院收据)。
小技巧:现在很多银行支持“监护账户”,可以设置取款限额、消费场景(比如只能用于教育、医疗支出),从源头上防止挪用。
第三步:最后“留证据”——书面约定+公证
如果家庭成员对“钱怎么管”有分歧,比如爷爷奶奶担心父母乱花,或者父母离异后对监管权有争议,最好签一份《财产监管协议》,明确:
– 孩子补偿款的具体金额;
– 由谁负责保管(一般是父母);
– 钱能用在哪里(列明“允许用途”和“禁止用途”);
– 定期公示账户流水(比如每季度给家人看一次对账单)。
协议签完后,可以去公证处公证——经过公证的协议法律效力更强,万一有人违约,法院会直接支持。
五、为什么需要律师?这些事“自己办”真的容易亏!
很多父母觉得:“孩子补偿款的事,我们自己能搞定,不用找律师。”但作为处理过200+起此类案件的律师,我们想告诉您:未成年子女补偿款看似简单,背后藏着3大“隐形风险”:
风险1:政策“看不懂”,错过应得权益
各地征收政策差异很大,比如有的地方规定“未成年子女按成年人50%给安置补助”,有的地方“满18周岁才能给安置房”。如果您不熟悉当地政策,很可能多问一句就能拿到的钱,因为“不知道”而错过。我们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 京ICP备16023171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