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家地被征了,补偿款到底怎么算?”“合同里写的‘安置补助费’是不是少了?”“村里说大家都这个标准,我能多争取吗?”——最近,不少常州的朋友遇到征地补偿问题时,都带着这样的困惑找到我们。土地是农民的“命根子”,征地补偿更是关乎一家人的生计。但常州征地补偿政策涉及《土地管理法》《常州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》等几十部法规,条款复杂、程序繁琐,普通人很容易“踩坑”。今天,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常州征地补偿法律讲清楚,告诉您哪些权益必须争取,遇到问题该找谁帮忙。
一、常州征地补偿,您必须知道的“法律底线”
征地补偿不是“村里说了算”,更不是“开发商给多少算多少”,法律早就划定了“红线”。根据常州市征收土地补偿法律规定,补偿必须包含以下四大部分,少一项都可能损害您的权益:
1. 土地补偿费:不是“买地钱”,是“土地价值补偿”
土地补偿费是对被征地农民“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”的补偿,标准按“被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”计算。常州不同区域标准不同,比如市区(天宁、钟楼、新北)一般每亩6万-10万,溧阳、金坛等县市可能略低,但最低不能低于省政府规定的片区综合地价(2023年常州最新标准:市区Ⅰ类地8.5万/亩,Ⅱ类地7.2万/亩)。
注意:这笔钱不是直接给“个人”,而是归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”,但村里必须拿出至少70%分给被征地农户,不能“截留挪用”!
2. 安置补助费:保障“未来生活”的关键
这笔钱是给“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”的,解决您征地后的“吃饭问题”。标准按“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”计算,每个安置人口的补助费=土地被征前三年平均年产值×4-6倍。比如一家三口都被安置,按年产值1万/亩算,至少能拿到12万-18万。
特殊情况:如果安置补助费不足以让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,经政府批准可以“提高倍数”,最高不超过15倍!
3.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:“有啥补啥”,不能“打包价”
您地里的果树、蔬菜大棚,院子里的水井、围墙,甚至刚种的庄稼,都要单独补偿。常州有明确的“附着物补偿标准”:比如砖混结构房屋每平米1200-1800元,温室大棚每平米80-150元,成年果树(桃树、梨树)每棵100-300元。
提醒:补偿前必须“实地清点”,您和村干部、拆迁方要一起签字确认,别让对方“估个大概数”——很多纠纷就出在这里!
4. 社会保障:被征地农民的“长期饭票”
这是常州政策的“亮点”:除了现金补偿,政府还会为被征地农民购买“养老保险”。比如您家承包地被全部征收,政府会为您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(个人缴小部分,政府缴大部分),到了退休年龄就能按月领养老金。2023年常州市区基础养老金标准已提高到每月428元,加上个人账户部分,足够保障基本生活。
二、这些“坑”,常州被征地人最容易踩!
我们处理过不少常州征地补偿纠纷,发现很多人因为“不懂法”“轻信承诺”,最后吃了大亏。下面这些“高频坑”,您一定要避开:
❌ 坑1:“村里说大家都这个标准,你就别闹了”
真相:补偿标准必须“公开透明”!根据《常州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》,征地前政府要在村里张贴“征地公告”,明确补偿标准、安置方式、听证权利等。如果村里只说“大家都一样”,却不给文件,您有权要求“公示”——这是法律赋予您的“知情权”!
❌ 坑2:“先签字,补偿款后面再谈”
真相:签字=认可补偿方案!一旦您在《征地补偿安置协议》上签字,再想反悔就难了。去年常州新北区的王阿姨,轻信“先签字给额外奖励”,结果协议里没写“安置房位置”,最后分到的房子离市区20公里,孩子上学、老人看病都成了难题。记住:没看清条款、没算清补偿,坚决不签字!
❌ 坑3:“你的地是‘承包地’,补偿比‘宅基地’少”
真相:补偿标准看“地类”,不看“身份”!无论是承包地、宅基地还是自留地,只要被合法征收,补偿都必须按法定标准计算。比如宅基地上的房屋,除了房屋本身补偿,还有“宅基地使用权补偿”(市区一般每平米3000-5000元),这笔钱不能少!
❌ 坑4:“青苗补偿按‘棵’算,不管大小”
真相:青苗补偿要“看生长期”!比如刚种的菜苗和快成熟的蔬菜,补偿差3-5倍。我们遇到过武进区的农户,地里种的葡萄快挂果了,拆迁方却按“幼苗”标准补偿(每棵20元),我们介入后,按“盛果期”标准(每棵150元)争取,多拿了8万多补偿。
三、为什么专业律师是您的“补偿金守护者”?
看到这里,您可能说:“法律条文我也能查,为啥要找律师?”说实话,征地补偿就像“下棋”,普通人只知道“基本规则”,律师却能看到“隐藏棋路”——哪些程序违法、哪些条款能争取、哪些证据能决定输赢。
信凯律师在常州征地案中,能帮您做这些事:
✅ 1. 审核征地合法性:先查“有没有征地批文”“有没有公告”“程序是不是合规”,如果政府“未批先征”“少批多征”,咱们有权拒绝征地,还能要求赔偿。
✅ 2. 精算补偿金额:用“常州本地标准+您的实际情况”,重新核算土地补偿费、安置补助费、附着物补偿,看看有没有“漏项”“少算”。去年帮钟楼区的李先生核算,发现他家的“温室大棚”被按“普通大棚”补偿,我们提供购买发票、建设照片后,多补了12万。
✅ 3. 代理谈判与诉讼:如果拆迁方“压价”“拖延”,律师能帮您谈判,用法律依据“压住对方”;谈不成的,直接打行政官司——2023年信凯在常州的征地补偿案,调解成功率82%,诉讼胜诉率91%,帮当事人平均多拿20%-30%补偿。
四、信凯在常州的成功案例:帮当事人多拿了30%补偿!
去年夏天,常州新北区的张先生找到我们。他家2.8亩承包地被征,初始补偿方案是:土地补偿费18万(6.4万/亩)、安置补助费12万(3人×4万/人)、青苗补偿8000元,总共30.8万。张先生觉得不对劲:“隔壁村同样地,为啥比我多10万?”
我们接案后,做了三件事:
1. 查文件:向当地自然资源局申请“征地批文”“补偿标准文件”,发现张先生的地属于“Ⅰ类地”,土地补偿费最低8.5万/亩,初始方案少了6万;
2. 核附着物:张先生地里有200棵成年梨树(盛果期),拆迁方按“幼苗”补偿(20元/棵),我们提供“果树种植照片”“往年销售记录”,按“盛果期”标准(150元/棵)争取,多补2.6万;
3. 争安置补助:张先生母亲户口在地里,但“已满60岁”,拆迁方说“不算安置人口”,我们引用《常州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》,“征地时享有土地承包权的农业人口,无论年龄,都应纳入安置”,最终为他母亲争取到4万安置补助。
最终结果:土地补偿费23.8万(8.5万×2.8)、安置补助费16万(4人×4万)、青苗补偿3万(200棵×150元),总共42.8万,比初始方案多了12万,多拿近30%!张先生拿到补偿款时说:“早知道找律师,不用跟村里扯皮3个月!”
五、给常州被征地人的3条“保命建议”
如果您或家人正在面临征地补偿,记住这3条建议,能帮您避开90%的坑:
1. “三不签”原则
– 补偿标准没公示不签;
– 地上附着物没清点确认不签;
– 协议条款没看懂(比如安置房位置、交付时间、违约责任)不签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6023171号-6
京ICP备16023171号-6